結束愉快(PLAY HOTEL)又帶點缺憾(水岸楓林)的宜蘭三天兩夜行,趁著回程還有點時間,特地下大溪交流道,往石門水庫方向前進,為的就是那一家心神嚮往已久的景觀餐廳-「大溪湖畔咖啡」!
過了台七線百吉隧道,途經一家路邊小麵攤,一旁空地停著一輛中天的SNG車,有位女記者在攤位前對著攝影鏡頭,口沫橫飛地介紹,常言道「無風不起浪」,原本要到大溪湖畔咖啡用餐的我們,臨時起意,就在絡繹不絕的來客與酒足飯飽、起身離開的食客中,搶到一桌坐了下來,抬頭一看,天花板寫著大大的阿拉伯數字「3」,沒錯,就是第三桌,老闆提醒點菜時桌號就在頭頂上!趕緊拿起手上的Ipad查查,原來這家就是這地區赫赫有名的阿婆「大溪湳溝客家麵」!
如果特地要來吃麵,其實也不難找,桃園客運「內湳溝」站牌就矗立在攤前,如果開車過來,它就在承恩路118巷與332巷之間。仔細看,你會發現來此用餐的客人大多是來附近山區爬山健行(湳仔溝古道、石龜坑古道、百吉林蔭步道),回程時近中午就順道在這裡用餐,加上它是傳統道地客家麵食,很合大多數人的味,於是聲名就逐漸遠播,不斷有美食節目前來採訪。
此時已近中午一點,必吃的客家美食─粄條與米苔目早已售完,只能點一碗米粉湯、兩碗乾麵再加一碗豬血湯、幾盤小菜(油豆腐、地瓜葉、肝連、鹹豬肉)過過癮!整體的滋味還不錯,最特別的是麵裡都拌有豬油粕,所以香氣十足,雖然對我們而言口味有些偏鹹偏油,但這畢竟是客家菜的特色,偶一「吃」之,身體應該還能負荷吧!
沿著承恩路接環湖公路,走約3公里就抵達目的地!天氣雖然不怎麼好,陰灰的天空飄著細雨,但入口玄關處總是不斷有人進入等候叫號入座,這裡受歡迎的程度可見ㄧ斑。
這棟建築與ㄧ般的景觀咖啡餐廳很不一樣,特殊之處並不在於它的造型有多特別,相反地,卻是一棟普通的私人湖畔別墅!原來它本是一位建築師自己設計的自住私宅,後來改為民宿經營,最後易主成為目前的景觀咖啡餐廳。這棟建築有四層樓高,不過營業樓層僅為一樓與地下一樓,利用本身依山而建的獨特地理位置,提供來客絕佳的親水視野。
雖然這裡的咖啡座幾乎都能觀覽石門水庫的風光,但位置不同,感受還是有差別,在排隊登記時,建議大家可以先參觀一下,然後將喜好位置告知登記人員,他會盡可能幫你安排,這是我見過對顧客比較友善的店家(許多店家為免麻煩,都會拿ㄧ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回絕)。
一樓為室內座,只提供下午茶(飲料與點心),不供正餐,有空調,視野較高,不過得坐在位置有限的窗邊才會有感!
地下一樓為主要的營業空間:
【↓往地下一樓樓梯】
室內餐區:有兩處,ㄧ為建築物本身的地下一樓,但視野會被室外座擋住,比較不佳;
另一處在最前端平台左側,為室內區視野最棒的地方!
【↓特別是這裡,最讚!】
此地海拔不算高,夏日前來悶熱難免,想要觀景又不為天氣所苦,冷氣開放的室內區是最佳選擇!
涼亭區:在主建築的右側有兩處湖側涼亭區,屬開放性空間,涼爽的季節閒坐此處,除了迎來眼前綠映湖色,又可享受清涼微風輕彿,應是人間樂事!
【↓前側涼亭】
【↓後側涼亭】
戶外區:就在前端平台區,不過因為只有遮陽傘,遇到酷熱、嚴寒、起風、下雨,都不適合在這裡用餐,所以店方並不會在此安排座位,通常都是為了抽菸、拍照、或閒聊才會有人入座其中。
約莫等了二十分鐘,我們被安排在地下一樓位置最佳的前端室內座。雖然不是正靠窗,但因室內兩側都是落地玻璃,亮度與通透感十足,感覺非常舒服、愉悅。
點了兩份早午茶套餐(A與C),飲料加價換成「果香竹葉煎茶」與「抹香赤豆冰沙」,剛好過每人180元的低消,雖然餐點表現平平(在景觀餐廳不易遇到超凡餐點),不過用540元換得一個湖光山色的優美景致與輕鬆自在的午後時光,我認為相當「值得」!
【↓二奶麵包】
【↓菜單】
眼前就是波光粼洵的石門水庫與外型得名的二奶山。
這是第一次到訪桃園的景觀餐廳,也是初次靜下心來好好欣賞石門水庫的綺麗風光,對我們來說,路程是遠了點,但卻是個值得推薦的好地方!
到訪日期:2014.6.29
餐廳資訊:
大溪湖畔咖啡
桃園縣大溪鎮復興里湳仔溝21號(Google Maps)
電話:03-3888853 傳真:03-3887188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silakeside
大溪湳溝客家麵
電話:03-3884525
(週二公休)